来源:中国水网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呈指数级规模增长。从2007-2017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置规模不断增长。2007年全国有1148座污水处理厂,到2017年运营的污水处理厂达到4802座,总处理规模也从7554万吨/日升至18558万吨/日。根据相关报道,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单日污水处理量最大的国家。
自2015年“水十条”颁布以来,我国污水处理开始真正进入“效果时代”。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效果的重视,近几年,环境污染治理开始进一步向精准治理升级,越来越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效果。污水处理开始告别规模式增长,迎来“质”与“效”的双提升。2019年成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一年。
多地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政策密集出台
2019年以来,有关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政策纷纷出台。
国家层面上,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2019年5月,国家三部委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方案要求,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
地方层面上,安徽、江苏、甘肃等地方省市也纷纷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重点推进排水管网排查和定期检测工作、城镇排水管网改造、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提标改造等工作,健全管网建设质量管控、污水接入服务和管理、专业运行维护管理等一系列机制。
《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到2021年底,将有效管控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全省设区市建成区将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逐步建立完善污水管网排查修复机制,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2018年提高10%以上等。
《甘肃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处置,加快补齐城市(县城)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提升城市(县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尽快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
……
针对污水处理效能的提升,一系列政策对污水厂、管网等工作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以及实施举措,未来在污水厂提标改造、管网细分领域将会有很大的增量市场。
污水提质增效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提质增效并不是简单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也不是简单的雨污分流。”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唐建国提到。
污水处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绝不是靠单一因素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涉及污水厂提标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管网修复改造、污泥处理处置、排污口、再生水利用等多种需要解决的事情。因此,365体育官网入口应立足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角度,用系统思维来分析污水效能的提升。
《两山经济》作者、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认为,如今,环境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点”、“面”的治理,而是与社会、经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化、系统化的服务,是以效果为导向的系统质量的提升。
我国越来越重视流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尤其是一些敏感地区、发达地区,并针对相应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更高排放要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表示,针对这种转变,从水业整体来讲,应立足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角度来看,而非污水厂的角度。
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思维日益深入人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在“2018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表示,生态文明建设需有系统思维,水生态文明属于生态文明的一部分,解决水的问题也需坚持系统思维。
张辰把系统化思维分解为六部分:系统调查、系统规划、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评估、系统管理运维。其中提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即要建立降水、污染源、管网(包括重要接入点的管网运行状态)、泵站、河道、污水厂、周边土地性质、潮汐边界等水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数据库。
提质增效路上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之路任重道远,目前,在污水厂提标改造、管网、污泥等领域,仍然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
上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建设和改造。整体来看,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不仅核心指标递增,同时排放标准值也越来越严格。但是,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建设资金缺乏、提标改造用地受限、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低(我国目前为止仍有相当大部分污水厂的负荷率在50%到60%左右,存在相当大的处理能力没有发挥)、污水再生处理能力及回用率不高、污泥处理处置率偏低等。
其中,由于过去重水轻泥现象严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虽然一直被业内关注,但却进展缓慢。王凯军在“2018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就曾介绍,在污泥处理上,业内一直探讨走厌氧资源化,但是将近十年了,我国依然处于原地踏步阶段。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麦穗海认为,目前污泥处理处置存在以下几大瓶颈:规划滞后、泥水气不同步;投资薄弱、工程设施短缺;路线不畅、处置方式单一;设备多样、设备选型模糊;系统复杂、运能达标困难。
张辰介绍,我国目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单一,大多仅经过简单浓缩和脱水处理就进行填埋;技术路线不完善,以污泥最终安全处置为导向的科学处理技术路线体系尚未形成;资源化利用率低,生物质能未有效资源化利用。亟待构建以最终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的技术路线体系,提升污泥治理顶层设计水平。
而唐建国也指出了目前我国排水管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污水直排、河湖水倒灌、雨污错接混接、地下水等外水入渗、溢流污染、工业废水不达标纳管。
“相较国际上的做法,我国污水处理工艺在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存在系统性缺陷。”王凯军指出,在此基础上,国外一些国家增加了节能减排的新要求,一些国家即将实行磷回收。欧洲在上述领域已进入设施阶段,完成了工业化战略布局,相比之下我国又落后了十年以上。由于污水处理的系统性缺陷,导致我国在节能减排、温室气体削减、资源回收等方面差距逐渐拉大,渐行渐远。
目前,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时间紧、任务重。很多环保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地实践和探索。
如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上海市政院与三峡集团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在安徽芜湖“先行先试”,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系统技术进行深入探索,并获得具有创新性的管网管理经验。通过“摸清家底—数据平台—精准修复—高效运维”一套完整的管网管理体系,达到污水厂提质增效的效果。